国与国的交往没有友谊,只有政治和国家利益。当政党轮替或国内局势突变时,往日友好的情谊可以在一夜殆尽,留下的只有面目狰狞的丑陋脸孔。人总是善忘了,尤其是为了利益时,道义可以放两旁。当年的一场大海嘨夺走了邻国无数条生灵的时候,富裕的新加坡慷慨地施与援手。正当各国救援人员一一离开某些受难国时,新加坡还在为那些曾浸泡在海水的土地上兴建学校和设施,还在救济饱受大海啸折腾的落难人。可是,最近换来的却是邻国的冷眼相对,两面夹攻,叫人不胜嘘唏。新加坡不期待别人感恩,但是以怨报德的行径却像一根根毒刺,叫人心寒。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基于某些政治利益或私人恩怨,不惜毁损亚细安和睦协商的精神,不断放话攻击新加坡,恐吓新加坡,逼新加坡就范,接受他们所开出来的条件,这是何等的霸道!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无益国家,反而会吓走外资,让世界各国知道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是何等不文明,不讲理。
政客的短见和寻求短期的政治利益往往会损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。有些不学无术的政客,治国无能,施政无建树,只能操作议题,横眉向邻国无的放矢,低头向国内种族狭义者摇尾乞怜,希望博取他们的掌声,以期巩固自己的政治领导地位。试问一个连水灾状况都搞不清楚的人何德何能有能耐治理国家,为社稷和老百姓谋求幸福?一些短视,没有全盘计划,只懂得纸上谈兵,空头说白话,花大笔冤枉钱建设“白象”设施的领导,那会珍惜国家的资财。选民的眼睛不是雪亮的,他们选上这些蛀米虫的地方领导实属不幸。一根根屹立在海峡上难看的石柱就是血淋淋的控诉。
当国人对财政预算议论纷纷,谈论“不要拉屎才找茅坑”时,我以为国家未雨绸缪,扩充国库是无可厚非的的做法。历史就是最好的镜子。康熙晚年时国家颓败,国库空虚,要不是雍正勤政十三年,充盈国库,也许就没有了后来的乾隆盛世。新加坡有一千多亿的资财,帐目上看似很多,但是一旦耗损国库,就会直接动摇新加坡的国本。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没有任何天然资源,新加坡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从国外进口。新币的坚挺来自于庞大的外汇储蓄,每一块新币的后面都有外币做后盾,因此如果新加坡的外汇减少,新币的价值也就会疲弱,直接带来的冲击就是高通货膨胀。一旦新币的购买力减弱,人们就得面临物价高涨,入不敷出的残酷现实。此外,若国家有钱,那么就可以在不需要向外借贷的情况下,在国防、教育和国家建设方面投入大笔资金,打造一个硬软件设施更完善的新加坡。若是国家无力建设基本设施,将基础国家建设交于私人企业发展,那么国人也许就得面对每隔几年路费或水电费不断上涨的问题,任私人发展商宰割,做人砧板肉。那时是幸还是不幸,就由读者们自行判断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